石灰是一种以氧化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,是用石灰石、白云石、白垩、贝壳等碳酸钙含量高的产物。
1.不同PH值土壤种植不同作物时石灰适宜用量
土壤PH值为4.5~5.4时,种植玉米、大豆土壤施石灰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1125~1500公斤;种植水稻土壤施石灰的适宜用量为每公顷975~1350公斤。土壤PH值为5.5~6.0时,种植玉米、大豆土壤施石灰量可相应减少。土壤PH值为6.5时,可少施或不施石灰。
2.不同石灰用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
土壤PH值在5.5以下时,玉米施用石灰每公顷750公斤增产效果明显,平均增产率为7.15%,平均每1公斤石灰可增产0.55公斤;施用石灰每公顷1125公斤,增产率为14.78%,平均每1公斤石灰可增产0.75公斤,为经济用量;施石灰每公顷1500~1875公斤,虽然还可增产,但平均每1公斤石灰增产效果明显降低。水稻施石灰每公顷1125公斤为经济用量,增产率为14.54%,平均每1公斤石灰增产0.99公斤;施石灰超过每公顷1500公斤,平均每1公斤石灰的增产效果呈明显下降趋势。
农田能种植很多农作物,而要想使农作物有一个好收成,农民常常撒生石灰,可能很多人不理解,为什么要撒它呢?能起到什么作用呢?
1、改良土壤酸性
大部分的呈酸性,所以在喷洒的同时,也造成了土壤酸化,一些酸化很严重的土壤种不了农作物,可以用生石灰来中和土壤的PH值,利于作物的生长。
2、土壤杀菌作用
生石灰在熟化过程中产生热量,能杀灭土壤中的病菌。消灭土壤中的虫卵,减少虫害发生的数量。
3、作物增产
土壤达到正常的ph值,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,除了外部的施肥外,自身也能提供,增产作物产量。
站在农作物的角度看,在农田中撒生石灰是能促进农作物生产,同时使农作物免收虫害的物质,所以,为了农作物的生长,需要撒入生石灰。
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。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(流水搬运、沉积形成);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、生物化学石灰岩。按结构构造可细分为竹叶状灰岩、状灰岩、团块状灰岩等。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易溶蚀,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,称为喀斯特地形。
石灰岩中一般都含有一些白云石和黏土矿物,当黏土矿物含量达25%~50%时,称为泥质岩。白云石含量达25%~50%时,称为白云质灰岩。石灰岩分布相当广泛,岩性均一,易于开采加工,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建筑材料。
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,可以溶解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中。一般情况下一升含二氧化碳的水,可溶解大约50毫克的碳酸钙。
据地质学家在桂林地区调查,发现那里的水每年可溶解、侵蚀石灰岩表层大约有指甲那么薄的一层。别看每年只溶蚀这么一点儿,但是地球发展的历史是极其漫长的。就以近的地质时期——第四纪来说,大约也有300万年了。即便这样缓慢的溶蚀速度,300万年也可以溶蚀900米呢!而桂林的孤峰也只有一二百米高,常见的溶洞的高度也只有几十米。但也不是有石灰岩的地方都能形成这种地形地貌,而是需要有大面积、大厚度、地质纯净的石灰岩,还要求有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才有可能发育成如此的地貌,形成那样美丽的自然风光。